情法交融改革创新安全文明共建共享
“全国交通安全日”逐渐成为凝聚全社会交通安全、法治、文明理念的文化品牌
本报记者孔大为
为迎接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到来,11月27日,安徽省青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在朱备镇九子岩风景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陈光学摄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斑马线,一头连着文明,一头牵着安全。
我国进入汽车社会的速度犹如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步伐之快让人惊叹。但站在汽车社会的高度,与之相对应的全社会的交通安全观念、交通文明意识明显滞后,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陋习多,安全行车、文明礼让的文化理念亟须强化。
汽车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表明,交通文明理念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普及、提升、升华的长期过程。
在“全国交通安全日”设立后的头几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聚焦影响安全文明出行的最突出问题进行治理,交通陋习、七类违法、危险驾驶被重点提出,成为摒弃、抵制、严查的对象。在突出问题整治取得成效后,尊法、守规、明礼被凸现出来,从处理违法,到遵规守法,安全文明理念往前迈了一步。近年来,除隐患、知危险、会避险、知礼让成为关键词,安全文明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心里,与经济社会共发展,与时代文明同进步。
10年过去了,“全国交通安全日”逐渐成为凝聚全社会交通安全、法治、文明理念的文化品牌。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安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车让人、人快走,济南的路口,井然有序。近年来,济南交警以创造品质交通、文明交通为己任,努力用交通文明引领和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市区的交通安全守法率达到96%,几无“中国式过马路”。这是年江苏省宿迁市给出的数据。
“中国式过马路”,这个饱受诟病的交通陋习,在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三线城市,果真能得到有效治理?带着疑问,本报记者曾对宿迁的城市交通秩序做暗访调查,证实了宿迁市区交通安全守法率超高的表现。
在西湖路与人民大道路口北侧的斑马线上,记者看到对面十余米处,一名女士在红灯前止住脚步。此时,垂直方向的机动车道上已没有车辆通行。但直到半分钟过后绿灯放行时,她才走了过来。
为了验证“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否是普遍情况,记者在多个路段未设置信号灯的斑马线上反复穿行,绝大多数机动车都主动减速避让,尤其是出租车执行得最好。
采访中,无论交警还是当地市民都谈到,宿迁过去的交通秩序也曾有过乱象,但有关部门通过严管重罚这步“先手棋”,处理一人、教育一片,曝光一案、警示众人,为市民立下了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硬杠杠”。
据统计,从年至年,3年多的时间,宿迁交警处罚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达60万人次,这一数字相当于整个宿迁市区的人口总数。
年12月2日是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但是不文明交通行为却随处可见。图为北京市南三环附近,行人无视红灯过马路。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张建鑫摄
遵守交通信号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意识。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
年,中央文明办将文明交通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及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范畴,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并提高了分值比重。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部署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运用道德、法治、科技、舆论和社会的力量,对公务车辆违法进行媒体曝光并抄告同级监察部门,开展“交通违法随手拍”“典型案例大曝光”,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交通失信行为人实施相应惩戒。
年8月24日,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一名男子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书。刘书亚摄
年,相继发生了成都女驾驶人因“路怒”被打、占用应急车道延误伤者救治、北京二环路摩托车飙车等涉及交通安全问题的社会事件,引发舆论对汽车文明、交通规则意识的热议。
当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试题,对交通违法行为、交通陋习的聚焦,折射的正是时代对文明交通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