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海峰陈曦
2月27日,是河南第11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支援武汉的第7天,在经过李兰娟院士等全国知名专家的培训后,商丘市87名医疗队员开始正式进入实战。医院东院区的重症和危重症病区,到处都活动着商丘医疗队员的影子。
“一天下来整个头是蒙的队友工作中呕吐在防护服内”
27日晚7时,在危重症病区工作一整天后,商丘医疗队员段柏青回到了湖北省发改委培训中心培训大厦,这里是商丘医疗队员们的专门住处。吃过送来的餐食后,她躺在床上给远在商丘的家人发了一条“报平安”的信息。
“尽量不让家人主动联系我,这样会让家人更加放心我这边,”记者电话联系上段柏青时,她正在和家人发信息,段柏青介绍,这是她每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家中的孩子都很关心妈妈在武汉的生活。
商丘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段柏青
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之前一直做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普儿的工作,来到武汉后,经过几天的专业培训,她被分到对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和她一样的还有另外9名来自商丘医疗队的队员,他们10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天两个班,每个班连续工作4个小时。
“两个班之间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然后就直接进入下一个班次,”据段柏青介绍,进入病房之前首先要穿上三层防护服装,戴两层口罩,套上三层手套和四层鞋套,层层防护保护严密,但透气性太差。
商丘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何丽
“我刚进半小时衣服就湿透了,太闷了,喘不上气来,整个一天下来就感觉身上热汗变凉,凉汗又暖热,”段柏青告诉记者,可能是缺氧和缺水的缘故,她到工作快结束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蒙的。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队员可能是极不适应,工作中直接呕吐了,“整个防护服和口罩里全都是呕吐物,很心疼。”
商丘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张艳琴
除了没法上厕所和缺氧缺水外,还有一点会给工作中带来麻烦,那就是护目镜。段柏青介绍说:“开始护目镜涂点防雾剂会好点,后来缺氧呼吸不畅后,大力呼出的气很快又会花了护目镜。”
“等疫情结束我们重新认识一下武汉,一起看武汉美丽的樱花”
“但是看到病房里那些危重症患者的痛苦,我们这些不适都会想办法克服,”段柏青介绍,她所在的病区共有8个危重症患者,她和另一名战友主要负责两个患者的护理工作,事实上,每个病房都离得不远,哪里有需要,医护人员们都会互相去照顾。
今天是段柏青进入病房实战的第一天,从以前照顾的对象NICU里的新生儿、普儿变成了新冠肺炎的成年人,挑战也有,但她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今天的工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病人的痛苦,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段柏青告诉记者,在她照顾的两名病人里,一名患者是89岁的老先生,做血液透析加气管插管,另一名患者是气管插管,两名患者意识不清。
商丘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段柏青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名69岁的老先生,由于每个小时都要测血糖,所以手指上扎满了针眼,”段柏青说,她相信老人肯定能感觉到,只是说不出话来,所以每次测量的时候她都会握握老人的手表示鼓励,中间握手了三次,“在我最后要走的时候,我看到老人无助的躺在病床上,心里很难受,就上前再次紧紧握住他的手,这个时候我看到老人眼角流泪了,所以我相信他是知道我们在帮他的。”
段柏青说,她已经做好了长时间援助的准备,只希望疫情赶紧过去,曾经自己喜欢的繁华大都市武汉街上看不到一个人,让她心里非常难受,“我和同事们都说好了,等疫情结束后重新认识一下武汉,春天到了,我们会一起相约看武汉的樱花。”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