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hl/140110/4324729.html作者简介:魏良明,年毕业于皖南农学院,年到河南省农科院从事玉米育种工作至今,参与或主持选育了豫单30、豫玉25、郑单等品种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代表“金玉粮源”小组值日。小组成员还有田沛烈(组长)、刘丽威、吕国祥、汤继华、鞠伟、刘忠强、霍玉刚、刘洋、卢保红、李平、史丰疆老师。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一、河南省玉米生态区划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河中下游地区,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全省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海拔m以上的山地约占26%,-m的丘陵岗地约占18%,m以下的河谷盆地和平原占约56%。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形成了小麦与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一年两熟的良好耕作制度。河南省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玉米万亩左右,全省划分为6个玉米生态区(佟屏亚,;孙海潮,8)。I.豫北平原主产区该区包括新乡、安阳、鹤壁、濮阳、焦作、济源等6市。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多万亩,约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5%,平均单产居全省首位。本区由*河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前平原组成,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在海拔30~米,西部边缘伴有极少部分的丘陵地带。豫北是全省玉米高产区,自然灾害少,病虫害发生轻,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地层深厚,灌溉条件优越,管理水平高。主要限制因素是降水年变率较大,初夏旱影响播种,积温较差,适宜中早熟品种。Ⅱ.豫中南主产区包括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等四市。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约万亩,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0%,平均单产居全省第二位。本区西部为浅山丘陵,东部为广阔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14.9-15℃之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劳动力充足,生产潜力很大。主要限制因素是苗期涝灾,抽雄前后伏旱、倒伏。Ⅲ.豫东平原主产区包括周口、商丘、开封等三市,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万亩,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30%,平均单产居全省第五位。本区属*淮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30-米,地貌单一,土层深厚熟化度高。光、热、水资源丰富。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涝灾。Ⅳ.豫西南主产区包括南阳市和平顶山,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14%,平均单产居全省第四位。本区年均降雨量-毫米,无霜期-天,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年平均气温14.4℃-15.7℃,海拔高度在72.2-.5米之间,积温充足,主要限制因素是初夏旱、伏旱、涝害发生几率大。适宜中晚熟品种。V.豫西丘陵主产区包括洛阳、三门峡市,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9%,平均单产居全省第三位。本区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热量适中,全年平均气温12-14.6℃,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适宜中早熟品种。Ⅵ.豫南产区包括信阳市全部,全区玉米种植面积50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1%,平均单产最低。该区南依大别山,西靠桐柏山,地形复杂,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北方向倾斜依次为山地、丘陵、缓岗、平原和洼地;自西南向东北呈扇形状等高线分布;西部和南部山地海拔~米,北部平原海拔35~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主要限制因素是苗期易涝、抽雄前后干旱、伏秋旱,病虫害发生较重。综上所述,河南省各区域的生产要素差别较大,客观上需要不同的品种类型。根据河南省的生态气候特点和当前的生产水平,豫东、豫北产区应突出品种的高产性,豫西、豫南等产区要侧重品种的稳产性。二、河南省审定品种情况及生产上主推品种1、公司育成品种的数量剧增-年河南省审定品种中,本地单位育成品种占绝大多数。在年后,随着试验渠道拓宽和审定标准的修订,公司育成品种数量急剧增加(表1),远超过科研院校,逐渐成为品种创新的主体。表1河南省审定品种数量(~)2、~年生产上主推品种根据文献资料,年、年全省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品种分别有个、个。其中,①1万亩以上、10万亩以下的品种分别有个、个;②10万亩到50万亩的品种分别有56个、37个;③50万亩到万亩的品种分别有10个、7个;年分别为德单5号、郑单2、裕丰、隆平、迪卡、中科玉、浚单29、蠡玉16、泛玉和吉祥1号,这10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占年总面积的16.7%。年分别为郑单2、德单5号、北青、安玉、隆平、蠡玉16和豫禾,这7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占年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4%。④万亩以上的品种分别有9个、14个;年分别是郑单、伟科、先玉、登海、豫安3号、隆平、浚单20、联创和中单,这9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超过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2%。年分别为郑单、裕丰、中科玉、登海、豫安3号、伟科、先玉、郑原玉、联创、迪卡、浚单20、隆平、豫单和泛玉,其种植面积近2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7%。⑥已连续6年,没有超万亩的品种。三、对育种工作的启示1、、年,河南省年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下的品种数均超过个,约占总数的90%,但其种植面积仅占当年总面积的42%、34%。这说明大多数品种都是区域性小品种,“一种独大”的时代已经终结。因此,育种人应摒弃“大品种”思维和情节,要重点针对某一特定区域,选育适应当地生产和生态条件的区域性品种。2、纵观近几年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多数是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型品种,充分体现了抗逆增产稳产的道理。这就启示我们今后要重视抗逆育种,着重提高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逆性,包括对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或耐性。在选系和杂交种鉴定阶段,都要施加一定的逆境胁迫条件,筛选出抗逆性强的自交系或杂交种,以应对生产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胁迫环境。例如,在高密度下种植早代育种材料,或人工接种某种病害;在高温热害频发的地点,鉴定自交系或杂交种的耐高温热害能力,等等。3、要利用好适应性强的本土资源,育种材料不能“全盘西化”在大田生产中,“先玉”等美系品种在抗倒伏(前期根系发育差)、抗锈病、抗斑病、耐高温热害(雄穗分枝少、花粉量少、散粉时间短)等方面的问题比较明显,但其具有的坚杆、耐密、脱水快、易机收等优良性状,则是国内种质资源所欠缺的。因此,将适应性好的本土资源(Reid类、*旅类)、热带种质(P群、Suwan等)与国外材料的优良性状相结合,取长补短,将是提升育种水平、实现品种创新突破的关键所在。例如,中科玉、裕丰、DK、秋乐等一些优良品种,由于较好融合了国内外优异资源,近几年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的推广面积增长较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