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书院是商丘历史上的骄傲,也是今天我们商丘人的骄傲。
五代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国家何时能统一,何时能振兴,人民何时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是老百姓的盼望,也是仁人志士的理想。东晋末年,商丘有一个名叫杨悫的志士,认为救世必须从办学开始,只有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材才能救国,想为救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于是,他在归德将*赵直的帮助下,在时称宋州的睢阳办了一所学馆。他的名字代表了他的品格和意志。这个“悫”字,就是诚恳的意思。他名副其德,力学勤志,不求闻达,只求为国家培养人才,以“蚊蝇负山”的精神,实现他“人才救国”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