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最近又出了个大瓜。
工商银行代销的一款固收理财产品,竟然爆雷了。
万起投,锁定期限6个月,年化收益率只有4.1%的的鹏华聚鑫资管计划,被传出发生了巨额亏损,只能返还本金的60%。
好险!贫穷使我躲过一劫。
先梳理一下事情经过。
年2月份,工商银行推出了一款固收理财产品。
各项介绍看起来都非常靠谱。
稳健型,万起投,6个月到期,风险级别为R3,业绩比较基准为4.1%。
收益率不高,投资门槛倒是不低。
看起来一副专供高端客户、追求稳健收益的感觉。
而且这款产品的背景,也非常厉害。
这款产品由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负责代销。
发行和运作方则是鹏华资管,也就是鹏华基金的子公司。
鹏华基金有必要提一下,他们家的固收团队曾荣获“固定收益投资明星基金公司”称号,中长期整体业绩不俗,在风险管理方面是行业标杆。
按说大行带货、大基金公司操刀,年化收益也不高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应该挺安全的吧。
没想到的是,到今年8月14日,1号专项资管计划还没到期,鹏华资管就发布了公告。
宣布本资管计划提前结束,并且最晚会在30天内完成分配。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鹏华资管没有如约兑付。
并且又发了一份延期公告,表示个别资产回款需要一定时间,会尽可能在40天内执行分配。
两个月又过去了,鹏华资管还是没有实质性兑付。
他又发了第三份公告。
称目前聚鑫系列产品相关兑付工作正顺利推进并基本完成,投资者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可是投资者都说没有收到钱啊。
那他们是咋保护的呢???
代销行工商银行先给出了第一版解决方案,大概是这么说的:
现在产品出事了,按约兑付是不可能的。
要想现在拿钱,只能拿回本金的60%。
毕竟投资有风险嘛。
很难受是不是?
我们还有第二版处理方案:
今年10月20日先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的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再兑付。
虽然利息没了,但好歹本金是保住了。
虽然投资者还是不大满意,但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虽然说,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持“刚兑”,也不再向投资者约定保本保收益,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事件我还是觉得有些诡异。
第一,业内名气响当当的鹏华基金旗下的子公司鹏华资管,怎么把这40亿,给亏成这个*样子的?
鹏华聚鑫系列的产品合同里,明确写了资产管理人有披露定期报告的义务,比如年报、季报、临时报告啥的。
可是在爆亏之后,有投资者想向鹏华资产和工商银行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但两方一直踢皮球,找各种理由来拒绝。
也就是说,你只需要知道你的钱亏了,但不能知道这钱是咋亏的。
这样一来,大家就更好奇了,难道还有其他更劲爆的内幕?
各方的说法不一。
我一开始的猜测是,多半是重仓的债券爆雷了。
今年的债券市场确实不咋的。
主要投向债市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数据,都蛮惨烈的。
比如招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代销季季开1号”,在今年6月,就因为年化收益一度降至-4.42%而上了热搜。
这款产品主投的就是债券。
当时正好赶上债券市场的大跌,净值就跟着下跌了。
可这款产品最多也没亏到5%,并且慢慢又开始盈利了。
而鹏华聚鑫系列产品到现在还在爆亏,说明不是债市大环境不好给连累的。
还有个小道消息说,这个产品重仓了“海航债”。
如果是踩雷这只债券的话,会把本金亏损掉40%,应该是大差不差了。
然而,这个资管产品是是今年才发行的啊?
年海航的资产负债率都已经高达72.07%,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