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献出的一小管血,也许在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年1月5日,坚持每月捐献两次血小板的河南省商丘市市民李明这样说。
58岁的李明是退伍军人,20年坚持义务献血次,献血量达10万毫升,相当于20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是目前商丘市无偿献血次数和献血量最多的人,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名副其实的“献血王”。
日前,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表彰—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商丘市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这是该市连续21年10次获此殊荣。在商丘市,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表彰决定中,该市共有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人、银奖人、铜奖人),37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医院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商丘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黄涛说:“‘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标准相当严格,我市能连续21年10次获得这项荣誉实属不易。”
据了解,“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评选的“硬性标准”包括:无偿献血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临床用血%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当地献血人群中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在50%以上;15周岁—55周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无偿献血知晓率应在85%以上,农村居民应在75%以上,在校青少年应在95%以上;当地新闻媒体积极播放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辖区内70%以上的公共场所,如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等,免费设置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根据当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设置布局合理、数量适当的固定献血屋(点)。
年,商丘市无偿献血人次.5个单位,同比增长9.93%。其中采集全血人次个单位,同比增长10.20%;采集血小板人次.5个治疗量,同比增长6.27%。全年团体献血比例达31.50%,毫升献血者比例为97.5%,两次以上献血者比例为62.17%,农村献血比例为66.85%,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
“目前,全市共有固定献血点10处。市区有凯旋路爱心献血屋、医院门口献血点和‘商丘好人’广场献血屋,永城、夏邑、虞城、柘城、宁陵、睢县和民权也有爱心献血屋和献血点。”黄涛告诉记者。
1月6日,34岁的许静在商丘市凯旋路爱心献血屋捐献血小板,这是她第86次献血。谢海芳摄年疫情防控期间,商丘市采供血量同比增长11.12%,在保证该市临床用血的同时,又分16次支援武汉和郑州红细胞个单位、单采血小板个治疗量、血浆.5个单位、冷沉淀个单位。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采供血机构,商丘市中心血站承担着全市百余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采集、供应和科研等任务。商丘市中心血站的职工献血比例高达73.6%,有20多人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他们在服务无偿献血者的同时,身体力行诠释无偿献血的意义。
商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务保障大队宣传民警王宝玉坚持义务献血30多年,截至目前总献血量已超过他本人的体重,被誉为“献血大王”。
商丘学院名师生献血61.3万毫升,打破了该市高校献血量的最高纪录;商丘联通公司64名职工献血2.55万毫升;该市名退役军人及家属在“世界献血者日”当天无偿献血,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呼吁更多适龄健康群众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
一袋袋殷红的热血传递着“商丘好人”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高尚情操,为商丘这座“好人之城”增添了温度。
(原载于年1月7日《商丘日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