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乡村振兴首场硬仗,各地在坚持高位推动和重点突破等战略的同时,分别就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硬任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战术。当然,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基础条件所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水平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而后续管理如何常态化可持续更成为各级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
年以来,河南省商丘市把“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步织就以“全市一张图”“一村一档”“一户一厕一码”为标志的“一张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全程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成为商丘市整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秘密武器”。
日前刚刚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年)》提出,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令记者兴奋的是,在采访中发现,商丘打造移动互联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解决方案的实践探索,与规划要求高度契合,目标同向,方法对路,值得学习借鉴。
“随手拍”,揪出问题一盯到底,清垃圾改厕所治污水实现全流程监管
“王总,咱们的程序能不能升级一下,把贫困户对扶贫效果的反馈设计进去……”
记者刚走进民权县白云寺镇柏木岗村,迎面而来的一位同志握住牧中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磊的手,急切地谈起他的新想法。
说话的人是镇党委书记党新建。如果不是亲耳所闻,记者真的会以为此刻是置身于高科技园区而非豫东一个普通村庄。
“这不奇怪。”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海继增介绍,商丘市农业农村系统和基层干部强烈的“互联网”理念,是经多年实践并尝到甜头后的自然结果。商丘市几年前就布局智慧畜牧系统,其便利性、高效性反过来提高了全市“三农”工作者对“互联网”价值的认知,催生了移动互联版人居环境整治解决方案。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的部门,虽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周暗访、月通报、季观察、年考评的工作机制,但商丘有10个县(市、区)、多个行政村、超过1万个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广。仅靠传统工作方法,一个问题从发现到处理至少需要一周,推进效率低下,关键是很难形成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监管力量大打折扣。
“无论是推进环境整治还是今后的长效管理,做不到实时数据分析和动态管理,就解决不了监管效率低、效果不可控的问题,必须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参与度。”海继增对工作方向态度很明确。
“我们一开始是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