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支部党员先锋在行动掠影
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让人们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和生物结构。随着科技飞跃的发展,医学检验作为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与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护人员不同,检验科是一个为临床诊断及时提供专业科学依据的科室。他们是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标本、仪器、数据就是他们作战的武器。疫情当前,检验科全体人员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冲在了抗疫第一线,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大量的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
党旗下,他们郑重承诺:“检为求因,验为实证,求真务实,志在精准”。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杨主任说:“我年纪大,不怕死。我第一个上。”
考虑到女职工的实际情况,杨主任带领科室的男同事担当抗疫主力。
王思思一直守在为发热病人静脉采血和门诊标本采样的第一关。
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值班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谨慎地操作。
孕吐之后,怀孕五个月的姚冉继续往系统中输入检测结果。
年轻的朱璞和曹芫扛起往市疾控中心转运标本的重担。
快退休的老大姐戴艳华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检验科的日常工作。
虽然检验人每天都要面对疑似病人的体液、血液以及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等职业暴露的危险,但是为了守好战“疫”的防御线,为了替换值班人员,科里的女同事也坚持站好自己的岗。
她们舍小家为大家,把孩子交给家人,住在一起,自觉隔离,轮流上班。李萌萌含着泪给孩子断了奶。王凯丽忍着痛为6个月大的宝宝备奶,每日两次。连退休的杨建萍老师也重返了检验台。
如果说冲锋陷阵的临床医生是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那么检验人就是这疫情防控“接力棒”上的“最强侦察兵”。
他们是显微镜下那道温暖而坚定的光,在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里,在一份又一份的标本面前,用自己的专业,用最精准的数据,书写着对党对国家的誓言,镌刻着对患者对同志的责任。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邵显哲通讯员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