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小麦管理暨病虫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3月23日,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年商丘市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全力打好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突击战,最大限度降低病害损失,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以下简称“两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据省植保植检站通报,小麦条锈病在南阳市唐河县发现发病中心,发病中心病叶数已由19片增加到片,近期天气非常有利于条锈病孢子的传播蔓延,随着外来菌源的持续大量传入,我省本地发病田多次侵染,加之主栽品种抗病性差,如果4月气候条件有利,条锈病极有可能在商丘市蔓延流行。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等农作物残体上越冬存活,商丘市上茬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大,持续推行秸秆还田,造成田间菌源量充足,加之目前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有病菌发生的连续阴雨高湿天气,小麦赤霉病在商丘市暴发流行风险将明显增加。根据历年小麦“两病”发生特点,在目前菌源比较充足、品种抗病性差的情况下,一旦春季、特别是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小麦“两病”在商丘市偏重以上流行的风险就会极大增加。
《预案》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准确监测,科学研判,应急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相结合,全力遏制小麦“两病”暴发流行,最大程度减轻危害损失,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目标要求:小麦“两病”监测预警及时准确,条锈病应急处置率90%以上,重点区域小麦赤霉病预防率95%以上,“两病”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80%以上,病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努力实现应治尽治、应防尽防。
《预案》强调,要突出高标准农田、优质小麦基地、良种繁育田、综合防控示范区及“两病”常发区等重点区域,对小麦条锈病,大力推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对策,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扩散蔓延;对小麦赤霉病,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抓落实”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担负起病虫防治监督管理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各地要提前向当地政府汇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整合利用农业生产发展、绿色高产创建、优质小麦生产、防灾减灾补助等项目资金,支持小麦“两病”防控工作。
三是准确监测预警。切实加强“两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增加条锈病调查和普查频次,严密监控病情发展动态,继续实行条锈病首发奖励制度。密切
四是实施科学防控。条锈病要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应治尽治。赤霉病要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做到应防尽防。
五是推进统防统治。继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调动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市场化统防统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重点区域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六是强化宣传指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在做好疫情常态防控的前提下,开展“线上”点对点、“线下”面对面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专家分片包乡包村,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指导,争时间、抢速度,坚决打赢小麦重大病虫防控硬仗。(张伟)
责任编辑:王志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