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月5日讯(记者曾凌轲)5日,河南省商丘市多位鹦鹉养殖户向楚天都市报反映,他们做了十几年的鹦鹉养殖、售卖生意最近突然被定性为违法。因鹦鹉售卖到外省,年以来多人被外地公安拘捕。年以来,当地养殖户因无法售卖这些鹦鹉,只能亏本饲养或任其饿死。商丘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回应称,中国此前加入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年底做过一次调整,费氏牡丹鹦鹉在这次调整中被默认为国际二级保护动物。但此类鹦鹉养殖确实在当地已经存在了30多年,现在林业局已经走访统计了市内鹦鹉养殖的情况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费氏牡丹鹦鹉
突然得知做了十几年的生意违法
近日,河南上千鹦鹉养殖户为手中的鹦鹉头痛不已。
养殖户张先生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他从年开始养鹦鹉,现在饲养的费氏牡丹鹦鹉已有多对。效益好的年份靠卖鹦鹉净收入可达七、八万。
年,因疫情影响,他一直未进行鹦鹉买卖。但他身边有多位费氏牡丹鹦鹉养殖户相继被外地公安以违法交易野生动物为名拘捕,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十几年的生意可能违法了。因为不能售卖,张先生每月饲养鹦鹉的成本超万元。
“现在,这些鹦鹉既不能售卖也不能放生。因为首代费氏牡丹鹦鹉是外来物种,虽然经过后代人工繁育,但仍属于外来物种,不能随意放生。实在不行,我只能把他们都饿死然后埋了”张先生说。
张先生并非一个人。据养殖户自行走访统计,全商丘市共有超过名费氏牡丹鹦鹉养殖户,此种类鹦鹉或有万余只。而且养殖费氏牡丹鹦鹉的产业上世纪80年代就已在商丘市兴起,“卖鸟笼的、卖饮水器的、卖木刨花的都已经成产业链、成规模了。”张先生介绍。
“如果不能买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救助这些鸟。从小养大的,我也不忍心看它们饿死”张先生说。
商丘市街头卖鹦鹉的养殖户
地方林业局正在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
楚天都市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费氏牡丹鹦鹉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项下物种。中国年加入该公约,这也意味着此种鹦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昨日,商丘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费氏牡丹鹦鹉人工繁衍产业在商丘市确实已有30多年的历史,技术成熟,所以全市养殖数量较大。这个品种的鸟类此前在河南省内一直按照普通级别进行管理,并非保护级别。但年11月国际公约进行过调整,将其默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后,河南省鸟类保护相关规定还未作调整,商丘市森林公安也从未对费氏牡丹鹦鹉养殖户追究过刑责。
目前,市林业局已经注意到市内鹦鹉养殖户的情况,并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已将相关情况向上级部门反映,等待上级部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