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吴锦行通讯员张驰
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人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需要着力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为人才在乡村发挥技能、带强产业、带动致富铺路架桥,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
“头雁”引领干事创业有奔头
3月23日,走进民权县白云寺镇杨楼村村“两委”办公室,室内布置整洁有序,资料摆放十分整齐。
村*支部书记张安以前是大学生村干部,又在外经过商,搞过运输,头脑灵活,工作有思路,去年村委换届回村任职。
“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急迫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就解决什么问题;一件件梳理、一条条研究、一项项落实。”张安说。
“千难万难,群众参与就不难。”张安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问计于村民,问需于群众,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逐渐将工作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年5月,张安帮助村里的红薯种植大户和能手杨中胜等人,成立了民权县凯丰种养殖专业农民合作社,目前,社员已经发展至多名,种植红薯多亩,发展大蒜种植多亩,逐步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
商丘市科协驻睢县河集乡枣元村工作队鼓励村干部带头致富,村*支部书记张广廷带领村干部4人种植玉米、红薯等作物,年获纯利6万余元。张广廷又发动本村经济能人张汉京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带领村民30多人常年在北京、广州等地从事中央空调安装,年人均务工收入10多万元。
“必须从制度层面将优秀村*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重点提升工作标准、管理要求和待遇保障水平。”商丘市委组织部驻村办相关负责人说。
年12月,民权县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拓宽选配渠道,对农村*组织书记开展常态化优化调整,设5个级别(从高到低为1级至5级),每递升1个级别每月增加元报酬。
截至目前,商丘市名本村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占60.6%。*建引领,人才回流,不仅推动产业发展,更推动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跃升新台阶。
商丘市一高驻夏邑县桑堌乡牛集村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选举本村经济能人年轻*员王宏光为村支部委员,选举本村青年佳艺画业经理陈永权为村民委员会委员,把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两人的带动下,村里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利用淘宝村品牌,发展无框画加工厂4家,移动门窗4家,枣夹核桃、坚果类加工厂8家,食品厂1家,网上年销售额余万元。
厚植沃土,人才留守在故乡
近年来,商丘市各驻村点大力培育发展村镇企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策推动外出返乡人员创业带动就业扶贫。
3月21日上午,在虞城县镇里固乡产业孵化园亿通塑业加工厂生产车间里,企业负责人田振京正在指导工人赶制一批订单。“我们现在做的水阀、淋浴喷头等产品,每天的产量大概在一万只以上,销往浙江义乌、山东临沂等等地,根据规格的不同,每只出厂价在10—50元之间。现在手头积压的订单比较多,需要加班加点赶制才能把时间抢回来。”田振京说。
“这是*府的优惠*策吸引我回乡创业。如今,我在乡里开设了两家工厂。”田振京说,“早些年,我离开家乡到广东一家企业打工,有了一些积蓄。去年春节,驻村第一书记和我交谈,与我回乡创业的念头不谋而合。”
留下人才只是第一步,想方设法激励人才,使他们愿意尽最大努力释放自己的才能,才是最关键的。地方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智慧,而人才也渴望通过合适的平台来施展才华。
为加快车间发展,吸引更多群众通过就业实现稳步致富,各驻村工作队根据劳动力素质制定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方案,采取“技工学校+用工企业”的模式,举办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为就业车间培训员工。
方兴鞋业是柘城县张桥镇张集村引进的浙江一家制鞋企业,主要生产鞋底、鞋面等制品。从年开工至今,该企业一直在吸纳周边群众务工,让村民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致富。
该企业负责人张江舟介绍,起初来这里务工的村民大多不会技术,有的连缝纫机都不会使用。他们不仅不拒绝,还让村民带薪学技术,让专业人员为村民开展培训,一对一的学,手把手地教,直到村民学会为止。
省妇联驻睢县城关镇东关南村工作队投资5万元新购设备及教具提升催乳产康培训室,成功申报“雪绒花职业培训学校”,并被评为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年开展免费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余人,带动就业人。
在引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同时,各驻村点高度重视人才的成长和服务保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人才在*治上赢得尊重、在经济上享受实惠、在生活上受到照顾,避免“身边孔雀东南飞”。
商丘市审计局驻梁园区观堂镇郝庄村第一书记刘传东发动村*支部成立郝庄村名人协会,郝庄村外出经济能人郝正志投资多万元,入股郝庄村合作社。采用名人投资、村委管理、脱贫户出工的形式,利润分配以3:1:6分配方式,即以纯利润进行分配的一式分配方式,投资人得纯利润的30%,得到了投资回报;村委会提取10%的发展基金,用于集体经济的再发展;而脱贫户得到60%的纯利润。
睢阳区郭村镇东街村驻村工作队,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召集村内在外工作人员、成功人士、乡贤能人开展“我为家乡谋发展”座谈会,吸引回归人才,创办产业项目4个。睢县潮庄镇胡寺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招引回归人才创办嘉泰鞋业、耐恒新型建材、泰宏再生资源等6家企业,年产值1.89亿元,利税多万元。睢县胡堂乡李窑村已脱贫户李光从外务工回来后,在家养了0只鹌鹑,又开了个孝心饺子馆,现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们说:回家创业,不再把青春交给别人!
就业推动乡贤英才纷纭至
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驻村工作队着力培育村内五金工量具产业,作为巩固群众收入的增收点。培育五金工量具制造企业及家庭作坊27家,生产卷尺30多个品种,年产值1.5亿元,带动就业人,人均增收2元。
商丘市委统战部驻当店王村第一书记程阳引进小食品、服饰加工项目,为群众提供了余个就业岗位,务工收入年内突破万元。
商丘市发投集团驻睢阳区郭村镇东街村第一书记王乃民发动东街村*员开设商业服务项目2个,服饰内衣加工厂5个,安排就业人员多人。
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柘城县岗王镇门楼王村第一书记谭性磊动员外出务工人员王学*利用在北京打工期间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人脉,回乡后在镇、村支持下投资千余万元创办了宗华实业(商丘)有限公司,以生产手提袋、衣柜布袋为主导产品,解决了多人就业。
在源头生产端,利用宁陵白蜡杆、柘城辣椒、民权葡萄酒等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农村创业者培训方面,利用雪绒花职业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带动乡村近万人增收和就业;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利用电商平台,引入数字经济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如今,在商丘广大农村,驻村第一书记们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把希望播撒在群众的心底,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