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丘市实施“五个一批”措施,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有效就业,稳定全市就业人群的基本面。截至目前,全市节后外出的农民工.25万人中累计返乡6.29万人,重新外出和就地就近就业4.82万人,目前还有1.47万人正在选岗择业。
回归农业稳定一批。抓住疫情期间国家出台大量稳就业、扩就业*策措施的有利时机,及时研究出台我市相关配套落实措施,实施就地转移措施,重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特色及市场农业,坚持回归农业稳定一批。宁陵县返乡农民工胡业勇创办的豫东牧业,通过托养模式带动周边1万多家养殖户共同致富。全市农村劳动力选择县内就地转移就业75.86万人。
以工代赈吸纳一批。以改善农村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助力农村贫困劳动力增收为主攻方向,以强化管理为中心,以机制创新为主线,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民权县以“以工代赈”为抓手助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十三五”期间,民权县共实施以工代赈、省基建项目14个,总投资万元,组织余名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余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2人,发放劳务报酬32万元,带动帮助周边近千名贫困群众增收。
创新业态培育一批。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及滴滴打车、快递等新型职业,吸纳从业人员,全市返乡农民工新增创办新型市场经营主体1.06万个。柘城县农家姑娘王茜成立口妮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引领多人开办农村电商。疫情发生以来,其公司线上销售农产品20万单,带动周边就业余人。
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持续推进“双乡双业双雁”活动,全市实有返乡创业人员19万人,带动就业90万人,新增返乡创业1.15万人。永城、夏邑等6个县市均被评为国家和省返乡创业示范县。培育发展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项目21个,市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40个。夏邑县着力五大产业开展创业,吸收从业人员近14万人,带动1.5万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积极开发6个月以下的临时性公益岗位兜底安置,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员,补齐贫困户增收短板。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80%以上的收益用于开发公益性专项岗位,实现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全市登记“两有”贫困劳动力总数19.58万人,已全部实现应就业尽就业,公岗安置7.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