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03/5509085.html医护人员在给重症患者治疗。受访者供图
自8月13日起,随着一道道隔离带拉起,医院进入封闭状态。在陆续将多名患者进行转运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无法撤医院接受治疗。该院克服因封闭导致的不便,投入最精良的医护人员,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和健康。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医院中“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里最高精尖的设备汇聚于此,最危重的患者汇聚于此。
医院共有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综合重症监护室)、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心脏加护病房)、NICU(新生儿监护病房)、RICU(呼吸重症病房)等6个重症监护室。疏散当日,仍有名重症患者留院治疗。虽然处于疫情“风暴眼”中,这里的救治工作照旧有条不紊地进行。
“敬爱的商丘医院**领导同志:住院期间,贵院给我准备了一大袋水果,还有手提包、洗发膏、香皂、卫生纸等日用品,使我深受感动。更使我满意的是,医院伙食好,饭菜丰盛、营养高、味道适中,我顿顿吃得香、吃得饱。最使我感谢不尽的是,重症监护室救了我的命……”
8月29日,医院一位89岁的老人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后,专门给该院领导及重症监护室、消化科的医护人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写信人因吐血不止,于8月12日深夜送至急诊。13日凌晨,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培莉、医生刘慧丽及值班护士对他进行了抢救。
“我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十几天,陈主任、刘医生经常到床边观察我的病情变化,护士轮流昼夜看护。他们对我的看护十分周到,真正达到无微不至。护士蔡豆给我洗脸、刮胡须;护士张静静不嫌脏臭给我清理大便,用湿巾给我擦背。他们把住院病人当亲人,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直流。”这位高龄患者在病情转好后第一时间手写感谢信,详述住院后的点点滴滴。
“我在重症监护室的第七天早晨,从睡梦中醒来,感觉身体轻松,大病已除,体质开始康复,于是我的心情欣喜若狂,高兴万分地疾呼:是医护天使救了我的命!”老人的感激、感动溢于笔端。
实际的治疗过程远比患者感受到的有难度。“这位病人因冠心病置入两枚心脏支架不满一年,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凝,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在救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止血,还得防止发生支架内血栓,出现任何一个情况对一个89岁的老人都是致命的。对这种存在治疗矛盾的患者,如何权衡利弊实施治疗才是难点,这个老先生治疗起来的难度远远超过他的描述。”8月31日,陈培莉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守护重症患者“生命线”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在重症监护室,这些仪器上复杂的数据和图线分分钟可能发生变化,值班医护人员几乎都是全天24小时绷紧神经,需要应对的危急情况超乎想象。
8月21日11时20分,一名多发外伤的患者突然出现黑便、胃管引流出血性液等情况,需马上进行内镜检查及治疗。经对接消化内科,从已彻底消杀的内镜中心将内镜及镜下治疗物快速送至重症监护室。消化内科医生刘亚清为患者进行床旁胃镜检查,并施行镜下活检钳夹闭创面止血。随后,管床医生张辉,护士董灵燕、张秀坤、王志洲夜以继日地守护在患者床旁。输血、补液、止血、观察、记录,擦洗身体……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们站麻了双脚、累疼了双腿都不自知,直到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抢救只是重症监护室里最寻常的一个场景。由于封闭管理,自8月13日起所有医护人员下班后都不能回家,最初没有腾空足够的病房,他们就找个地方打地铺休息一下,再继续投入下一个值班工作。
医院,一朝停摆。“8月13日科室晨会上,医院要封闭,大家都有些伤感。‘只要我们重症医学科没有停,我们商丘医院就没有停!’陈培莉掷地有声地发言让大家瞬间振作起来。大家把泪水逼回到眼里,笑着说:只要患者病情需要,我们没问题,一个字‘干’!”该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淑敏回忆道。
就这样,一句不是誓言的誓言鼓舞着重症监护室里的每一个人,他们一如既往,不分昼夜、一丝不苟地守护生命、抢救生命。
自13日起,该院院内院外共疏散、隔离了名医务工作,部分科室一度出现人员紧缺情况。
儿二科护士郭艳梅今年33岁,拥有10年的儿科护理经验,她目前在EICU护理一线进行支援。“17号下午我们科室腾空后,当晚我就来到EICU参与了夜班值班。在EICU,各位医护人员的敬业令人非常敬佩。我遇到了当初实习时的带教老师王敬,她耐心地给我讲解危重患者护理要点,手把手教我操作仪器。经过最初两个班的学习,我也能独立护理病人了。”郭艳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