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915/7465523.html前言
“胜利关舱,武汉加油!”
3月7日下午,湖北省医院在开舱26天后终于迎来休舱,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23名队员稍作休整,原地待命。
此时,距他们离开家乡驰援武汉已半月有余。时间过得如此漫长,仿佛停滞在一封封写满挂念的家信里,在一个个简单报平安的通话中,在一次次匆匆忙忙的视频连线上……时间过得如此飞快,无声消逝在一天天紧锣密鼓的救援中,一次次防护服的穿脱间,一滴滴的汗水里……
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出征时振奋人心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出征篇:生挺凌云节
出征:壮志凌云
“……有你、有我,我们信心百倍。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定能驱邪伏魔,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向武汉人民、向河南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待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完胜而归!”2月21日上午,随着庄严的誓词,医院首批25名医务人员战疫情援鄂医疗队秣马出征,向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奋勇出征。该院院长李德怀、*委书记马玉东、副院长张士兰、副院长张柏华、院工会主席郭玉锋、全质办主任彭春峰为25名队员献花并寄语:“希望你们捷报频传,胜利而归。”
在出征途中,得知当天是护士吴柯敏的生日后,同事们自发为她唱起了生日歌。“我相信这会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天!”吴柯敏说。
培训:马不停蹄
2月21日晚,25名医疗队员顺利到达武汉,连夜完成了随行医疗物资的清点整理工作。第二天没有任何休整,在主任李国庆、护士长陈岚和*支部书记韩莉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在生活驻地进行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等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足准备。
为保障医疗队员在服务好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队员们反复苦练穿脱防护服,即使汗水浸透了衣服也没有停止。
请战:火线入*
2月23日,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支部在武汉驻地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会议由临时*支部书记韩莉主持。
抵达武汉生活驻地后,12名援鄂医疗队员先后递交了入*申请书。“今天我诚挚地向*组织提出申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他们把初心写在“申请书”上,在武汉防疫一线申请入*。这既是请战书,也是*令状,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之时,他们用实际行动让鲜红的*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兑现着医务人员的庄严承诺,成为抗疫路上“最美的逆行者”。
荣耀:天降大任
2月24日13时30分,国家卫健委和国家感控办以及李兰娟院士对即将上岗的危重症团队穿脱防护服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医院10名医疗队员加入危重症工作团队。
这对医院重症救治来说是一次大练兵,更是治疗技术和水平的一次飞跃。
“医院,能接手这样的病区,能有向高手学习的机会,医院医院品牌的体现,为队员们点赞、为商丘市医疗队点赞,为医院点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医务人员说。
充电:千锤百炼
2月25日下午,医院感控中心教授、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专家吴安华再次对河南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就院感防控工作进行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医疗队员又向吴安华深入请教了部分感控知识及防护流程细节,并得到了详细的解答。
实战篇:风雨不知寒
实战:小试牛刀
2月26日,在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专业培训后,队员们开始分批进入病房实战。
陈岚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这次驰援武汉,她带队与医院9名护士组成小组,医院护理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
“今天我在病房工作了整整9个小时,主要是向前辈学习日常护理工作和注意事项”“很闷,一天下来感觉对体力也是一种考验”“前几个小时还好,之后就觉得呼吸不畅,头晕、出虚汗,休息了十来分钟,好了很多”“我和同事们做好了长时间的准备,只要武汉需要我们,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
陈岚向记者讲述第一天实战的感受。
直击:勇挑重担
2月27日晚7时,在危重症病区工作一整天后,段柏青回到商丘医疗队员的专门住处,给远在商丘的家人发了一条“报平安”的信息。
段柏青是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之前一直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来到武汉后,经过几天专业培训,她负责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刚进病区半小时衣服就湿透了,太闷了,喘不上气,一天下来就感觉身上的热汗变凉,凉汗又暖热。”段柏青说。
段柏青告诉记者,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队员由于很不适应新环境,工作中直接呕吐了,“整个防护服和口罩里全都是呕吐物,很让人心疼。”
决心:誓言无声
3月2日晚9时,辛苦了一天的韩莉仍在详细规划和安排明天的主要工作。
她一人主动挑起最棘手的医嘱班,每天工作8个小时,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因为护理对象全部是危重症患者,要求医嘱处理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多久测一次血糖、多久测一次血压,都有严格要求,甚至每名患者输液都要精确到每分钟多少滴。”
因为父亲和弟弟先后去世,作为唯一亲人,母亲对她十分依恋。为了避免母亲知情,她曾让姑姑把母亲接回老家,偷偷地来支援武汉。
在武汉抗疫一线,韩莉还肩负着照顾队员、为队员作心理疏导的重任。看到曾经繁华的武汉大都市变成街道上不见一个人的景象,她和队员们都默默下了决心——“疫情不结束,我们不回家。”
心声:终身财富
“从第一次进病房呕吐,到现在完全融入,这段日子注定是我一辈子的财富。”3月4日,护士李曼说:“我想用一句话对自己做个评价,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刚开始确实深受打击,第一天进病房就被撤了下去。”李曼回忆说,第二天她再次坚持进入病房,让她崩溃的是,这一次半小时就受不了了,直接吐在了口罩里。“我从商丘来武汉就是要帮助这些患者的,还没进病房怎么可以退缩。”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没一点儿用处”的李曼,晚上回到驻地就开始苦练防护服适应方法,“我在屋里穿了4个小时的防护服,竟然没有事。”
幕后篇:殷殷述情怀
意外:生日惊喜
“感谢你们驰援武汉,如果有其他同志过生日了,请一定要告诉我们……”2月29日,来自河南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朱琳,在抗疫一线度过了让她难忘的28岁生日。当天,她收到了一份意外惊喜——武汉市*府工作人员将一个大蛋糕送到了她的手中,她和队友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当天上午,由于疫情原因,同行的几名同事找了好多地方也没买到生日蛋糕。“不知怎么回事,同事们买蛋糕的事被武汉市*府工作人员得知,中午准备吃饭的时候,他们带着蛋糕找到了我。”朱琳说,“大脑当时一片空白,太惊喜了。武汉人民太热情了,包括患者都对我们都非常亲切友善。”
快乐:歌声答谢
3月3日,医院,有两名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河南第十一批援湖北医疗队医院医生李国庆、程平将好消息告诉了他们。
听到这个消息,两名病人似乎不敢相信。得到证实后,年纪大些的患者眼眶湿润了,年轻些的小伙子很激动,他不断地说:“谢谢你们!我要唱首歌!”
李国庆说:“做医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这就是做医生最大的快乐!”
日记:传递信念
“冬天的武汉很美,但春天的武汉更美。瘟疫真是可怕,这么短时间就能让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陷入瘫痪。”这是队员苏娜娜在一篇日记里的开头。
日记里记录着为了避免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她不敢喝太多水,不敢吃太多饭;记录着穿脱防护服耗时,加上工作,累时达12个小时;记录着为老大爷抽血,一针穿刺成功的喜悦和感动;更记录着克服困难,照顾好病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武汉是座美丽的城市,有*鹤楼的天下绝景,有长江大桥的雄伟壮观,有樱花的绚丽多彩,有热干面的飘香四溢……”
“同心战‘疫’尽全力,丹心送暖凯歌还。”苏娜娜在日记中写道。
幕后:大爱之家
“妈妈,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们都在等你回家。”3月1日晚7时,段柏青打开视频通话,4岁的小女儿皇甫羽茜凑上来,奶声奶气地说了很多“想妈妈”的话。
段柏青,看似普通的她,家中却有着不寻常的境遇。因哥哥出门打工杳无音信,嫂子改嫁,她和丈夫皇甫国*商量后,决定一起抚养年仅3岁的侄子。后来,随着段柏青的两个孩子出生,家里的生活也变得热闹起来。
年,医院工作的段柏青,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名被人遗弃的新生儿。后来,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将这名婴儿领养。这名被领养的婴儿正是亲切喊着“妈妈”的皇甫羽茜。
“我想给她一个完整的家,有兄弟姐妹,有父母,想让她的人生完美。”段柏青说。
后盾:走访慰问
2月28日上午,李德怀、马玉东、张士兰、张柏华、郭玉锋、彭春峰等领导,走访慰问该院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人员家属,并为他们送去了牛奶、牛肉、水果等慰问品,还对他们采取“一对一”帮扶方式,尽心竭力为他们的家庭提供帮助。
——“他们是你们的骄傲,也是医院的骄傲,你们是坚强的后盾,也是幕后的英雄,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理解。”
——“国家需要,我们理解,我们会成为她们坚实的后盾。”
祝福:平安凯旋
“谢谢领导关心,我们一定保护好自己,努力工作,平安归来,加油!”3月6日上午,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们收到了李德怀、马玉东、张士兰、张柏华等人送上的“三八”妇女节的美好祝福。
该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表达了对她们的崇高敬意,期盼她们早日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