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名农民通讯员的新闻追求 [复制链接]

1#

他虽然是一个农民,却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笔杆,勤勤恳恳地在新闻战线上摸爬滚打,不停地奔波在新闻采访的路上,乐此不疲。虽然没有薪水,但痴爱新闻写作没有半点懈怠,把毕生心血洒在了一页页稿纸上,洒在了家乡的热土上。他一生发表新闻稿件计余篇,他的名字被国家、省、市编辑记者所熟知,他就是我市新闻通讯员、农民作家屈效东。

本为布衣写作成名

10月24日,新闻通讯员、农民作家屈效东先生闭上眼睛,走完了他79年的人生旅途。而就在十多天前的10月12日,他还在病床上完成了一篇名为《农民对党的二十大有盼头》的稿件,然后嘱咐身边的亲人用电子邮件发送给编辑。没有想到,这篇不满千字的稿件,竟然成了老人的绝笔。

屈效东出生在宁陵县阳驿乡焦林坡村一个干部家庭。求学时,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升初,他两门功课考出分的好成绩,但因家庭原因只能回乡务农。

可贵的是,屈效东失学并没放弃努力。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尝试文艺创作。之后,他结识了省作协会员张诗勤、李青,并向他们求教;跟随时任宁陵县文化馆馆长的张天一学习。这期间,他发表了大量文艺作品,并成为省曲协会员。在张诗勤进入宁陵县委宣传部工作后,屈效东受这位恩师的影响,走上了新闻采访写作之路。

屈效东虽然学历不高,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经常骑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县城,一边学习,一边写稿。年以后,他每年都发表新闻稿多篇。

屈效东的名字频频见诸报端。虽然他写的都是农民身边的小事,但是文章特别鲜活。年,他被招聘到商丘地区文联工作。年前后,他先后被宁陵县人武部、宁陵县磷肥厂等单位聘请为专业新闻通讯员。

当了专业的通讯员,屈效东有了大量时间采访写作。20世纪90年代,屈效东的新闻创作进入高峰,每年在国家、省、市报刊、电台发稿多篇,先后被省、市多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

农民作者赴京领奖

屈效东出身寒微,洞察百姓疾苦,写出的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百姓。年,屈效东被宁陵县政协推荐为政协委员,后又成为宁陵县政协常委,并负责县政协文化组的工作和新闻报道工作。年10月,屈效东在省政协召开的新闻表先会上作了《乐为百姓鼓与呼》的发言,9年被省政协推荐为全国模范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文史类文史资料研究员。

年,屈效东到宁陵县柳河镇桃园关村采访。他仔细观察群众生活,写出了现场短新闻《一场对台戏》并在《农民日报》刊发。后来,这篇作品被全国农民报协会评为好新闻一等奖。

年间,屈效东采写的新闻通讯《“大哥”悄悄访“二哥”》在全国农民报协会举办的首届《大地之光》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当年7月,屈效东以唯一一位农民作者的身份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年间,屈效东采写的消息《程楼乡里无官称》获第三十一届河南新闻奖。屈效东本人事略被载入《宁陵通史》。

年8月,在宁陵县召开的“屈效东新闻作品分析会”上,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屈效东的新闻作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