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万。有中国木兰之乡、中国钢卷尺城、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产粮百强县、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一、历史沿革
夏朝有虞氏商朝虞国秦朝虞县
1、禹封舜子商均于此,称有虞。商称虞国。秦置虞县(治今虞城县北利民镇),属砀郡。汉属梁国。
2、南朝宋属马头郡。北魏废虞县。隋开皇十六年(年)置虞城县,迁治今虞城县城北利民镇东北,属梁郡。唐武德四年(年)置东虞州,治虞城县;五年州废,县属宋州。
3、五代时曾属归德*。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后城毁于水,县废。蒙古宪宗二年(年)复置虞城县,属东平路。至元二年(年)废,三年又置虞城县,属济州。八年改属济宁路。明初属归德州,嘉靖九年(年)徙治利民镇,二十四年改属归德府。清因之。
4、年属豫东道,年属开封道,年直属河南省。年属商丘专区。年置谷熟县,治今虞城县城西南谷熟集。年废谷熟县,虞城县人民*府迁治马牧集(即今虞城县城)。年属开封专区,年属商丘专区,年属商丘地区,年属商丘市。
二、地名来历
地名源于虞国,夏朝初年大禹封五帝之一帝舜之子商均于此地建国。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
三、风景名胜
1、任家大院。是一座多重四合院建筑群,现存于虞城县大同路中段北侧的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豫东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响河水利风景区。以响河为骨干河道,由响河、周商永运河、十字河串联森林公园、两河口公园、木兰文化公园和人民公园四大公园组成,集防洪蓄水、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为一体。
3、木兰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县城南35公里的营廓镇大周庄村,是纪念花木兰的祠堂,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
4、伊尹墓园。位于虞城县西南20公里的魏固堆村。墓高3米,周长46米。坟墓四周有高大的古柏余棵。墓前伊尹祠,原有祭殿、卷栅、钟楼、配房、大门、围墙等,现仅存两座大殿和花戏楼。